九融配资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徐振天
7月20日上午,随着最后两栋村屋在钩机的轰鸣声中倒下,位于广州中央商务区的冼村迎来了历史性时刻:1950栋村屋全部清零,旧改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冼村旧改历时15年,启动之初便深陷泥潭,让开发商、村委会、村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今,这场旧改马拉松,最终以依法动迁破解僵局,圆满收官,不仅完成了冼村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中村更新的法治化路径。
旧改往事
站在冼村最后一栋村屋倒塌的扬尘中,耳边是鞭炮与钩机轰鸣交织的声响。15年,足够一个婴儿成长为少年,也足够一片“握手楼”蜕变为城市新地标。在冼村旧改走过的15年里,周边房价早已从每平方米几千元飞涨至如今的十万元左右。
这场攻坚战的终章,没有想象中的硝烟弥漫,只有村民们举起手机拍摄的平静。他们共同见证着,这场改变古村命运的变革,终于尘埃落定。
冼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拥有800多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广州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的开发,周边地段优势凸显,尤其是2007年隔壁猎德村的旧改成功,给了冼村人极大的信心。
冼村旧改从2009年开始筹备,2010年正式启动。彼时的冼村,1421户村民、1950栋“握手楼”,挤在277亩的土地上,破敝的村容与毗邻的珠江新城形成鲜明对比。冼村旧改,从启动之初便承载着珠江新城城市升级的厚望。
然而,由于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地段价格随经济发展一路飙升九融配资端,再叠加村集体财产问题、宗族关系盘根错节等情况,冼村旧改启动后便深陷泥潭,让开发商、村委会、村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改造难度极大。
拆迁签约推进缓慢,项目一度停滞。冼村村民冼浩(化名)向记者回忆:“那时候天天开动员会,但谁都不愿先签,周边的房子租金一年一个价,就怕吃了亏。”
依法动迁
多年来,冼村所在的天河区全力攻坚,努力将未签约户降至个位数。
2023年11月,天河区委、区政府改革创新,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率先探索实施依法动迁。2024年5月1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冼村旧改依法动迁最坚实的法律支撑。
2024年12月30日,“轰”的一声巨响,冼村一栋5层房屋应声倒地,意味着冼村旧改依法动迁取得关键突破、重大实质成果。
冼村复建区为集体所有土地性质,针对协议动迁遇阻的情况,天河区委、区政府启动依法动迁工作。村集体经批复依法收回未签约户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后,向天河区政府申请就补偿安置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天河区政府相关人员说:“虽然有未签约户提起诉讼,但经法院一审、二审判决维持区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最终依法实施拆除。”
冼村的拆迁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规则之下的共识重构。这是今年以来冼村能够加速推进拆迁进程的重要原因。
天河区政府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天河区分类施策,结合动迁土地权属性质,创新探索出依法动迁两条路径——
已办理“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手续的融资区,按照国有土地征收程序依法处理;复建区的土地性质仍为集体所有,则采取村集体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并依法申请行政处理的依法动迁路径。
至2025年,在依法动迁的强力推动下,今年1月,融资区拆迁率先完成。7月20日,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拆除清零,冼村旧改村屋拆迁画上圆满句号。随着冼村全面启动开发建设,未来,这里将补齐珠江新城最后一块功能拼图。
在拆除最后两栋村屋的现场,冼浩举起手机安静地记录着。他知道,这条长在广州中央商务区上的“疤痕”,就快要修复好了。
旧改启示
冼村旧改为何值得关注?不仅仅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独特、改造体量庞大。作为珠江新城最后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冼村的改造不但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中央商务区提质升级,更因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回望冼村旧改15年的来时路,利益博弈、宗族势力、资金问题及信任危机等多重因素交织,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数代人的生存逻辑,堪称城中村改造的“标本”。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向记者表示,冼村旧改在中国城市更新史中极具代表性,比起政府全力介入的猎德旧改,冼村则是在房地产发展迅速的时期、CBD建设较为成熟的阶段、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关系以及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条件下推进的城中村改造。“在这几个方面,全国都很难找到问题这么集中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彭澎指出,冼村旧改极具典型性,从政府推动,到村委会换届,到开发商变更,到司法动迁,到立法依法动迁,一步步推进,一步步探索创新。
“坚持顶层设计,坚持依法治理,坚持利益协调,坚持全面改造与城市更新结合,坚持不断探索创新,是冼村旧改对广州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留下的启示。”彭澎说。
15年破局九融配资端,冼村旧改从“僵局”到“清零”,其过程将为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宝贵经验,为广州乃至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实践样本。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