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退休后,再无官媒平台加持的胡锡进,却在自媒体界,似乎玩得更加得心应手、呼风唤雨;几乎所有领域的新闻热点,都逃不过被其品评一番的命运——老胡俨然成了一枚“网络舆论领袖”的模样。
当然,被人嘲讽为“骑在墙头上叼飞盘”的老胡,其实,反对他的人并不在少数!
无论是偏“左”或偏“右”的人,似乎都不太买账老胡的所谓“持中、公允”之论,所以,老胡真正的铁杆拥戴者,并非如其粉丝数所展现的那么多——很多人粉老胡的原因,恰恰就是想方便批评他、骂他一通。
记得当年还在《环球时报》社时,老胡有一段话是这样讲的:
“我常对环球时报的同事们说,咱们不能当鲁迅。现在鲁迅太多了,大家都想当。但中国只有鲁迅不行”。
“咱们得学着做蔡元培,做胡适。他们开发民智,传播新文化,但他们同时有建设性,和鲁迅不一样。过去的中国同时需要他们和鲁迅,今天也一样”。
展开剩余85%首先,老胡为何会说“不能当鲁迅”呢?真的只是“现在鲁迅太多了,大家都想当”吗?——这不过仅是一个原因或借口而已。
像以文字为刀枪的鲁迅,如果活到现在,仍会一如既往的深刻批判暗黑的一面吗?——更不用说,替鲁迅穿鞋都难有资格的胡锡进了。
如果老胡看了我们的伟人在1957年3月10日,接见新闻出版界代表时谈到鲁迅的话,或更能感受颇深了:
“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硬,不难看。有人说杂文难写,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会写。俗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老胡真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与勇敢精神吗?——估计,首先就会把自己拉下了所骑的墙头吧?
可以说,胡锡进是不可能像鲁迅那样“敢写”的,而更会是“不敢写”才对。
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老胡,选择了“要学着做胡适蔡元培”,自称要像这两位文化大师一样“开发民智和传播新文化”。
那么,“活到老学到老”——都学到了退休的老胡聚合财富,对于蔡元培和胡适两位大师的学习,又达到了什么水平呢?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当年的胡蔡两位大师的思想水平及历史性作为,就能不言自明如今“学习胡蔡好榜样”的胡锡进,又达到了怎样的水准。
蔡元培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曾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却弃官返乡,决定兴办教育,并参加了反清朝帝制的斗争。
他在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积极推进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民主化改革,还积极参与保障人权与反对文化专制主义的斗争。
蔡元培身体力行支持“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学术自由和民主,倡导教育学术要灵活,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多元思想,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名言。
蔡元培称:“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我们的伟人在蔡元培逝世后,曾如此高度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而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很多言行、思想,仍在不断地影响着现在和未来的人们。
在胡适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出了“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一令国人开创历史性眼界的口号与目标;他还大力“提倡妇女解放、个人自由”;并提炼出了“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之箴言等。
胡适称,这种“怀疑精神和求证精神”,并非仅仅指向权威、权力,更是指向一切宏大的事物,包括各种抽象名词、各种主义等。
比如,胡适对于“民主”的观点:“真正的民主政治,不在于投票形式,而在于养成两种习惯:一是遵守规则,即使规则不利于己;二是尊重反对者,即使言论荒谬刺耳!”
在言及“文明与制度”时,胡适则称:“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坏的制度,能使人变成魔鬼;好的制度能让魔鬼变成人!”
当谈到自由时,胡适说“宽容,比自由还更重要”;并称:“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胡适反对权贵者变着法子欺压老百姓,并如此称:“不要以顾全大局为名义,就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要对‘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也许你我在哪一天,就成了他们口中所谓的代价”。
胡适还如此告诫国人道:“每一个中国人,为个人争自由,就是在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也就是在为社会争人格——一个自由的国家,不是一帮奴才能够建立起来的!”
虽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胡适的思想曾受到了批判,但我们的伟人仍说出这样一段话来:
“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
那么,再看看胡锡进这位当今知名的媒体人,他多年来的文字表达,其中又学到了胡适与蔡元培的多少皮毛呢?——以老胡多年来的所作所为,真的达到了“开发民智”的作用吗?更遑论什么“传播新文化”了!
当然,也不能说老胡一点贡献都没有,他确实在几乎每一个社会问题上,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反对“极左”方面,老胡还算守住了底线。
但是,也同样几乎可以说,每次老胡的表达,都在“既要……还要……又要……”的自我闭环之自洽逻辑里打转转。
从表面上看,老胡的“和稀泥”做法,似乎谁也不得罪,似乎又对谁都是挠了下痒痒毛,但最终,因为缺乏鲜明的立场、观点,让人感觉更加一头雾水,民智并没有开启多少,反而让人更觉得一脑瓜子浆糊了吧?
所以,老胡标榜的所谓“学着做胡适与蔡元培”之说,现在看来,仍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一个精致的机会主义者,只会玩走钢丝、骑墙头的把戏,虽然可以让自己活得更为安全和滋润,但是除了能达到个人一己之私的名利双收目标之外,其对于民众和社会的受益却有限,甚至还会有不小的反作用!
对于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应有鲜明的立场,都要给出切合事实、符合真正逻辑和层次清晰的论述——这既是鲁迅所做到的,也是胡适和蔡元培们同样做到的方面。
可是,如果只是为了“适者生存”的法则而苟活着,却将投机主义给玩到了极致,则这样的所谓公共人物,感觉还是少点为好,且这样的人,就不要再拿胡适、蔡元培这些的大师说事,来装点自己的门面了。
随风摆的墙头草,不可能真正长成参天大树那样的栋梁——反而会如此占尽了社会公共资源,却成了“霸着茅坑不拉屎”的浊物!求你们这些“墙头草”了:还是少放一些空对空的臭气与秽物吧!【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发布于:安徽省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